皮格马利翁效应:自我实现的预言


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一位国王,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雕塑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一块上等材料,便投入了自己全部心血去雕刻一位美女。一年之后,雕像完工了。由于雕像过于完美,栩栩如生,皮格马利翁深深爱上了自己的作品,他甚至每天都期待“她”能成为自己的妻子。后来,爱神被皮格马利翁执着的期待所感动,赋予了雕像生命,让他们结为夫妻。

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我们对某些人赋予强烈的期待,那么这份期待真的会奏效。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罗森塔尔效应”。心理学家罗伯特·罗森塔尔做了一个实验,他随机找了一个小学,再找18个班级,对班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所谓的“未来发展趋势测验”。

然后拿出一份“最有发展前途的学生”名单交给了各班老师,告诉老师们,经过测试,名单上的学生是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孩子。其实,名单上的学生是随机产生的,而老师们却把这个当成了权威意见,深信不疑。

几个月后,罗森塔尔又重回学校,进行复试。结果发现,名单中的学生,成绩都有较大的进步,自信心强,求知欲旺,擅长沟通。当我们强烈的期待这些孩子有发展,结果他们就真的有进步。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如何产生的呢?并不是所有的期待都能成为现实,一方面,期待者要有威信,可以给被期待者以信心,使他们更加自尊、自信、自爱。另一方面,期待的结果,要让被期待者认为是可以实现的、想要的。


·期待是一种激励


皮格马利翁效应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教育领域,老师的期待可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的科学期待,能够提升孩子的自信心,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在管理领域,领导对员工的正向期待,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工作效率。


曾经有一个年轻人,从小就梦想成为一名画家。然而,他的家庭贫困,没有人能为他提供学画的资金。他白天打工,晚上自学,一年又一年,他画了很多作品,却始终没有得到认可。他的画,被人嘲笑,被人贬低,但他从未放弃过。他期待着,只要他不停止努力,总有一天,他会成为一名伟大的画家。

这个年轻人,就是后来的著名画家齐白石。他曾经说过:“人生有两种痛苦,一种是努力后的失败,一种是放弃后的后悔。我选择前者,因为只有尝试,才有机会成功。”


如果能够通过期待和暗示,给予别人自信和进取的能量,鼓舞他们去拓展自己的人生,也许他们就能建立对未来的信心,激发出更大的潜力。期待是自我实现的预言,如果你对前路迷茫,那么不妨给自己一份期待吧,也许不久就会产生奇迹。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皮格马利翁效应是积极的,但如果期待值过高,则可能导致压力和焦虑。

问题=期待值-实际情况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期待值与实际相符,则没有问题,否则就会产生问题。

莎士比亚说:“期待,是所有心痛的根源”。

有人说,过高期待是毁掉一个人的开始。一个人无论是被自己过高期待,还是被别人过高期待,都会因为正常方法难以达成目标,而会背离客观规律,去做一些急功近利、投机取巧的事。

因此,我们要科学地找准期待值,确保激励作用大于压力影响,防范不合理的期待产生负面影响。


分享 :
 
图文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