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的时候,你会不会想起以前痛苦,曾经的失败就像挥之不去的阴影,脑子里总是重复着悲伤和自责,你沉湎于过去痛苦的情绪之中,无法控制自己,也无法解决问题。
反刍思维是一个人不断回顾令人不快或痛苦的过往,无法停止地分析、质疑和反思,通常缺乏实际解决问题的新见解或积极行动。
通常来说,反刍思维有这3种现象。
一是,过度自责。一但把事情搞砸,就会责怪自己,总是有“我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我怎么这么没用”“我怎么这么笨”“别人不喜欢我,是不是我真的特别差劲”的想法。不断责怪、攻击自己,长期的自我否定,让自己越来越沮丧和痛苦,失去信心。
二是,灾难化想象。总是习惯把事情往坏处想,比如一次失败就会认为未来会持续失败,一件事没做好,就认为自己很笨。面试没有成功,就认为自己的人生完了。但事实上,人的一生不是一帆风顺的,一次失利,可能是你没有做好准备,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其实,一次失败算不了什么,对我们的人生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三是,情绪回声。什么是“情绪回声”?就是对人和事的情绪反应过于敏感,容易被情绪所左右。比如,有些人内心很敏感,领导因为工作的事儿说了两句,就玻璃心碎了一地,觉得自己没希望了,整天唉声叹气,没有一点干劲。
心理学家罗伯特·萨波尔斯基曾说:“持续的心理压力比实际的事件本身更具毁灭性。”重复、消极、自我聚焦的反刍思维,可能会导致精神内耗,降低自尊感和自信心,可能影响个人的情绪状态,降低生活质量,限制幸福感,甚至影响到精神健康,习惯性反刍的人更容易患抑郁症。
反刍思维的出现原因有可能是无助感。那么,怎么打破反刍思维的负面循环呢?
一是,关注当下。打破反刍的困扰,我们需要关注当下,正念冥想,减少内耗。与其去想为什么过去会失败,不如多问问自己当下是什么感受?过去无法改变,但可以在当下改变现实存在的问题,然后成就将来。所以,一定要行动起来,行动是治疗反刍的良药。如果问题太困难,可以将大的问题,拆解为一个小问题,一步步来解决,当一个又一个小问题得到解决,就会建立信心,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就不会深陷过去的负面情绪里了。
二是,走出去。付诸行动,去户外跑个步,看个电影,接受新鲜事物,刺激大脑产生多巴胺,获得新的快乐。
三是,反刍变复盘。不要沉溺于情绪,已经发生的事情,纠结、内耗也无济于事,我们不能被情绪耽误功夫,我们需要建立积极的思维习惯,要知道,所有的失去,都会以另外一种方式归来,所以,无论任何时候,都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进行认知重构,把问题写下来,对事不对己,让思维反刍变成复盘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