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人效应:放大我们的共同点

美国总统林肯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在参加总统竞选时,一个竞争对手对他的贫寒出身进行了攻击。

然而,林肯说,有人问我有多少财产?我告诉大家,我有一位妻子和一个儿子,都是无价之宝。此外,我也租了一个办公室,里面有一张桌子和三把椅子,墙角还有一个大书架。我本人既高又瘦,不会发福。我实在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唯一可依靠的只有你们。

这让选民体会到了林肯热爱民众的感情,他借此进行回击竞选对手,争取了主动,赢得了人心。

林肯在这次演说中,就充分利用了自己人效应。


自己人效应,类似于社会心理学中的喜欢机制。这里的“自己人”是指同一类型的人。

有时候我们遇见一个人,会有“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的感觉。这种熟悉的感觉大多时候源自对方与自己的相似性。人们往往对那些与自己某方面有着相似的人,产生亲近感、信赖感。


社会心理学家纽卡姆在1961年曾在一项实验中证实:自己人效应在人际交往中普遍存在,彼此间的态度和价值观越是相似的人,相互之间的吸引力也会越大。

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与人相处时,尤其是初识阶段,彼此之间的相似性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安全感。共同的兴趣爱好、相同的三观、相似的人生经历等,都会让我们更轻松地与对方产生更加亲密的联结,从而产生“这个人好亲切、好熟悉”的感觉。


身处异国他乡的人,喜欢攀老乡。就连同姓之人,还高兴的称道“五百年前是一家”。自己人,不仅更亲切,而且自己人好办事,有道是:“是自己人,什么都好说;不是自己人,一切按规矩来。”当然,这样办事是不好的。


天时地利人和,是成事的必要条件,自己人效应,就是在追求“人和”。要想让他人喜欢自己:


一要,放大共同点。

心灵交流就如一场双人舞,只有激发双方的兴趣,才有可能舞出最美妙的舞蹈。学会倾听别人的讲话,发现彼此的共同点,即使没有完全的共同点,也要敏锐的捕捉到对方与你的相近之处,然后放大成共同点。

曾仕强说:跟别人讲话,要先找共同点,然后再尊重各自不同的那一面,就是求同存异。求同存异是最了不起的。等到大家都口头上支持我们了,我们就知道,所有障碍都化解掉了,然后才提会,这个方案就一致通过了。中国人会而不议才是正确的。

曾仕强还说:中国人是没有办法讨论的民族。中国人是O型血比较多的民族,我们很固执,常常自以为是,总觉得都是自己对,别人什么都不对。这种民族,怎么能与之讨论?但是我们很好商量。


二要,以对方为中心。

如果对方对你很重要,那么,就要善于从对方的立场、观点考虑问题。

要认为对方的观点和想法与自己的同等重要,尽量求同存异,避免以自我为中心。

沟通以对方为中心,从他人所讲述的话题、内容、思想为中心去展开,而不要轻易把话题转到自己身上。

尽量控制住自己的表达欲,不要一顿输出把自己给说爽了,其实啥也没有得到。


三要,难得糊涂。

清朝乾隆年间,年过半百的郑板桥回首往事,拿起笔写下“难得糊涂”四个字,并题下一行跋语: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看破不说破,朋友有得做。

曾仕强说:有时候心里头清清楚楚,嘴巴上含含糊糊,才是正确的。一个心里头清清楚楚,嘴巴上也清清楚楚的人,会天天得罪人。一个嘴巴上糊里糊涂,心里也糊里糊涂的人,只有死路一条,真正受欢迎的人其实都是心知肚明,嘴巴上却含含糊糊的。凡事不要讲得很明确,因为中国人太敏感,用不着讲得太清楚。话讲得太清楚的话,听的人就接受不了。这一点对中国人影响很大。

把人得罪了,就没有自己人了。


四要,奉行长期主义。

顶级高手,都是长期主义者。好感要通过时间去培养,防止急功近利,让别人觉得你另有所图或太势利眼,失去了真诚,也就失去了自己人。


最后,自己人,不是用来牟取私利的帮手,不能搞小圈子,亲亲疏疏、团团伙伙,谋取私利的小团体,终将会树倒猢狲散。


分享 :
 
图文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