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穗原理:如何选择最好的


人生之难,难在选择。


三个弟子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人生伴侣?”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通过一件事让他们自己去悟。

他带着三个年轻人在麦田里,设计了一个寻找“最大麦穗”的游戏。游戏的要求是,期间只能摘一次,并且只能往前走,不能回头。

第一个年轻人,担心后面还有更大的麦穗,在犹豫不决中一无所获;第二个年轻人,急于求成,摘下眼前最大的麦穗,结果最大的麦穗在后面。

第三个年轻人认真观察,把麦田分成了三段,将第一段里,只看不摘,并将麦穗分为大、中、小三类;第二段,对自己的分类进行验证;第三段,果断选择了相对最大的一类,选好之后,就不再看其他麦穗,满意而归。


这就是麦穗原理。麦穗原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选择过程——不确定性。

世界那么大,可供选择的对象那么多,存在非常大的不确定性。

因为选择少,所以走得更坚定,因为“选择太多”,反而陷入困境。没有路的时候我们会迷路,路多的时候,我们也会迷路。

现代人,大部分苦恼都来自选择和对众多选择带来不确定性后果的反思。


二是,决策后容易产生——后悔心理。

个人意愿是一件善变的事情,很多时候“选项”本身并不糟糕,糟糕的是——我选了,而且我可能很长一段时间都怀疑:自己选得对不对?

面对多个选择时,往往很难判断哪个是最好的;一旦做出选择,又容易因为担心错过更好的选项而感到后悔。这种心理状态,不仅影响我们的决策效率,而且可能也会导致我们对已做出的选择没有信心。

这种长期存在于内心的后悔心理,是现代人最显著的精神特质之一,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病症”。


三是,选择意味着——放弃。

为什么古代的杨朱和阮籍临歧路而痛哭,就是因为人生处在选择,面临放弃时的艰难。

据记载,春秋的杨朱,魏晋南北朝时候的阮籍,每到有分岔的路,就在路口痛哭。有人问他你为啥哭啊,他就说“这两条路可以南,可以北,我怎么选?”这种艰难。在于人无法同时走不同的道路,只能选择一条,放弃一条。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人生之苦,苦在选择,人生之难,难在放弃。人生,说到底,就是不断地选择与放弃。选择也意味着放弃,放弃其实也是一种选择。


不存在最优选择

拼多多的创始人王铮曾说:我在上学时有个较大的遗憾,就是自己目标导向太明确,在追求第一、努力做个好学生上浪费了过多时间。后来才慢慢领悟到“60分万岁是个好哲学”。


“60分万岁是个好哲学”,选择也是如此。其实,无论爱情、事业,还是婚姻、朋友,都不存在最优选择。


西方经济学里有个经典的“理性人假设”概念——假定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始终是理性的,总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取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

但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们逐渐意识到这种“完全理性”过于理想,不可能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实现。赫伯特·西蒙提出,要给“理性”加限定词搭配使用。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认为,人类在面对决策情境时,并非仅关注理性选择,而是会更多受到自身认知能力局限性和现实环境条件的双重限制。


正是因为受到所处环境的高度复杂性和自身有限的信息加工能力的限制,导致我们实际决策过程时不可能遵循“最大化”或是“最优解”的原则,而是“满意”即可。


犹豫不决,多憾事,急于求成,难成事。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我们应该不求最好,但求适当。


然而,不求最好但求适当,也非常不容易。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又说:别急,好戏在后头。在众多备选对象中,到底听谁的?是当机立断,还是等后头更好的?


37%法则

问题的解决方案来了。一般来说,37%这个节点,有最大概率选到“最好的”结果。这就是著名的“37%法则”。


有人说是数学家弗拉德发现的,也有人说是数学家欧拉发现的,很多人是通过《算法之美》这本书知道的这个法则。书中举例有一只猴子,他面前有100根香蕉,面对每根香蕉它要决定是选择或放弃,在没有回头路的情况下如何做出最优选择?

这其实是个数学上的概率问题,为什么最优分界点是37%,而不是其他数字?这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步骤计算得出的,看着有点头晕,但这些不重要,我们只要知道37%是成功概率最大的点即可。


比如买房,假如你必须要在一个月内做出决策,那么最佳的决策时机,就是这个月总天数的37%,也就是第11天。在前10天,只观察,不管看到多心动的房子,都不要买。从第11天开始,只要看到一个比之前好的房子,就应该果断出手。


比如结婚,假设你给自己限定的结婚年龄是18到40岁,过了40岁就不结婚。那么你决策的最佳时间,就是18到40岁之间37%的时间点,也就是26.1岁。在此之前,无论有多合适的恋人,你都要克制,保持独立。过了26.1岁,只要看到比之前更合适的对象,就要立即求婚。


再比如跳槽,你给自己限定,一共要面试10家名气差不多的公司。根据37%原则,你在前3家公司的面试中,不管待遇多高,都要果断拒绝。从第4家公司开始,一旦发现一家比前3家都合适的公司,一定要努力争取。


做任何事,只要开心就好

当然,37%这个数字可以不那么精确,不管我们面对的情况多么复杂,只要我们坚持在总进程的37%时做决策,既不急于出手,也不拖拖拉拉,就能抓住最佳决策时机。


当然,37%法则并不是适用于所有人生的关键节点的,根据前面的所说37%法则的前题条件是——有明确的终点。


人生并不是数学题,也没有明确的终点。


有时我们对人生过程并不一定是要求达到最优,我们无法奢求一定得到最好的,但也不应该盲目妥协,既要见好就收,也要有的放矢,“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做任何事,只要开心就好。


分享 :
 
图文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