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设计了一个延迟满足的实验。
在一所幼儿园,研究人员把数十名儿童留在房间里,并放上了儿童爱吃的棉花糖,然后告诉他们:可以选择马上吃掉,或者等待研究人员回来再吃,如果等到研究人员回来后再吃,则可以多得到一颗棉花糖作为奖励。在等待过程中,他们也可以选择按铃提前叫回研究人员。
面对触手可及的棉花糖,孩子们的表现各不相同。大多数还没有坚持到三分钟,少部分甚至都没有按铃,就迫不及待的吃掉了触手可及的棉花糖。
实验大致持续了十五分钟,结束时,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等到了研究人员回来,得到了额外奖励。
在后续对孩子们的调查中发现:延迟满足能力强的孩子学习成绩更优秀,有更强的自制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追求自己的目标时,更能抵制即刻满足的诱惑,实现长远的、更有价值的目标,个人发展也相对要好一些。
实验中失败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容易在社交中表现出羞怯固执,成年后,则更多表现为遇事犹豫不决,碰到挫折容易心烦意乱,退缩不前。
延迟满足效应,也叫糖果效应,指人们为了长远的、更大的利益,而自愿延缓或放弃目前的、较小的利益的现象。延迟满足不是对快乐说“不”,而是帮助我们在短期快乐和长期收获上实现平衡,让生活越来越甜。
·提高忍耐度
欲望,是不能对抗,也不可能被消灭的,只能把控。把控欲望的最好方法,就是要学会延迟满足。延时到什么时候?延时到我们忍受的极限再去满足它。这样做,会无限降低我们对于一个事物欲望兑现的临界值,我们越延迟满足,下一次需要满足这个欲望的时候,忍受程度就越低,把控欲望的能力就越强。
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对父母们说:“你知道用什么办法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吗?那就是:百依百顺。”这句话指出一个人成为“废材”的原因。他们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家长总是及时地满足他们所有的需求,以至于他们把控欲望的能力很弱。当他们走进社会之后,能力和欲望不匹配,于是痛苦产生了,而这种痛苦会折磨他们不断地追求低层次的、即时的快乐,这种快乐,又会无限地浪费时间,进而陷入人生的恶性循环。
·把希望留给未来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有一段关于吃葡萄的论述:“有一堆葡萄,乐观主义者,必是从最坏的一个葡萄开始吃,一直吃到最好的一个葡萄,把希望永远留在前头(未来);悲观主义则相反,越吃葡萄越坏,吃到绝望为止。”先苦后甜,也是一种延迟满足。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为了获得更高价值,自愿推迟低层次的、即时的快乐,延迟满足自己的习惯显得尤为珍贵。然而,延迟满足并非易事。要设定清晰的目标,科学地分解目标,积小胜为大胜,让梦想照进现实。面临选择,要学会提醒自己,牺牲当下的小欲望是值得的。最后,努力寻找志同道合的人,借助他人的力量,互相鼓励,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