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是来自《伊索寓言》里的一则故事。小狐狸到庄园里摘葡萄,却发现自己怎么也够不到葡萄,累得气喘吁吁,于是狐狸心里想:这葡萄肯定还没熟,一定很酸。于是,小狐狸开心的离开了庄园。
“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成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俗语,心理学家把它总结为酸葡萄效应。
酸葡萄效应是指人们因无法实现真正需求而产生挫折感时,通过编造理由自我安慰的心理防御机制。在面对他人成功或幸福时,可能会出现嫉妒、恶意揣度等负面情绪,并对他人进行攻击或诋毁。
还有一种效应和酸葡萄类似,叫“甜柠檬效应”,即:个人在所追求的目标无法实现时,为了维持心理平衡,强调自己既得的利益,淡化原来的目标结果,以减轻失望和痛苦的现象。
好比狐狸吃不到葡萄,只好吃酸柠檬,明明柠檬很酸,却硬说柠檬是甜的,尽力美化得到的东西。例如,某生考不上大学但考上中专,就说考上中专更好,学业年限短、花费又低,将来毕业还很好就业。
酸葡萄效应的产生是由个体与社会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是,自我保护。为了减轻挫折感和失落感,通过自欺欺人来获得虚假安慰。比如,在鲁迅先生的小说《呐喊》中,阿Q的精神胜利法就是如此,阿Q被人打得不轻,又不敢还手,于是在心里说:“总算被儿子打了!”然后,开心地抹去嘴角的血丝,头发飘逸着走了。
二是,嫉妒心理。通过贬低他人来强化自己的优越感,从而缓解自己的嫉妒和攀比心理。比如,有人升职加薪,会被人背后指指点点,被认为“来路不正”。
三是,内心自卑感。一个人一旦感到自卑,便容易对他人的成功耿耿于怀,为了追求一定的心理平衡,便故意贬低别人。
酸葡萄效应告诉我们,要清醒的认识自己。当我们无法得到想要的东西时,要勇敢接受现实,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继续努力,不要陷入沮丧或嫉妒的情绪中。要避免自欺欺人,养成自我反思、自我追问的习惯,对“我是谁、我能做什么”等问题不断自省,升华自我认知。
用酸葡萄效应偶尔心理防御一下是可以的,能够帮助我们暂缓心理压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生活、适应社会。但心里一定要清楚,千万不要只会“精神胜利法”,少当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人,“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既然当下摘不到,就要想想别人是怎么摘到的,主动想想办法,看看怎么让自己也能摘到“甜葡萄”。
最后,不要在意别人的评价,那些酸言酸语,让说它的人,心理平衡去吧!嘴长在别人身上,你管不了的,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如果你跟他较劲,你就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