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参照效应:自我对号入座


安德鲁·杰克逊,担任过美国总统,自从他的妻子去世之后,杰克逊就开始担忧自己的健康,因为家里已有好几个人都因瘫痪性中风而死,所以他就认定自己必然会死于同一症状。因此,他一直生活在极度恐慌的阴影下。

有一天,杰克逊正在朋友家和一位年轻的女士下棋。突然间,他的手就垂了下来,看上去整个人都很虚弱,而且脸色发白,呼吸困难,他的朋友走到他身边。

只听杰克逊乏力地说:“最终还是来了,我得了中风,整个右侧都瘫痪了。”

朋友不解地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杰克逊回答说:“因为我刚刚在右腿上掐了几次,却毫无感觉。”

此时,与杰克逊一起下棋的女士说:“但是,先生,你刚刚掐到的是我的腿啊!”

这种“心病”,很多人都有,只是表现的形式和程度不同罢了。记得新冠病毒刚流行的时候,看到新闻上发布的症状,我们就把那些症状和自己的各种“不舒服”进行对照,感觉哪哪都一一对应,是不是怀疑过自己也感染了,结果一测,一点事也没有。


心理学家在某大学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学校随机找了一位非常漂亮的女大学生,给她呈现如温柔、漂亮、山脉、沙滩、雄壮、聪明、地瓜、镜子、山羊、清纯、死海、长发飘飘、柏油马路等词汇,让她在四分钟内去记忆这些词汇。一天后,再让她回忆记住了哪些词。

结果,这名女大学生更倾向于回忆出漂亮、聪明、温柔、镜子、清纯和长发飘飘等词。


·更上心,更好记


自我参照效应,在认知心理学上,是指我们在记忆、评价和理解信息时,会将之与自己的经验、价值观和自我概念联系起来,会让与自己相关的信息更易于被处理和记忆。

简单的说,就是和自己有关的事情,记忆就会久一点。比如,某某事情发生的那一天,正好是自己的生日,所以,即使过了很长时间,那件事也记得非常清楚。

自我参照效应分为两种类型:自我确认偏差和自我比较偏差。前者指人们倾向于接受符合自己期望的信息,忽略不符合的;后者则是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来评价自己的能力、性格等。

为什么会出现自我参照效应呢?

首先,自我对于个体而言极其重要,它是我们认知世界的核心框架。

其次,与自我相关的信息往往伴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这些情感色彩使得信息更加鲜明、生动,从而更容易被记住。

最后,自我参照效应还涉及到认知加工的深度。当我们对信息进行自我参照时,会进行更深入的加工和整合,将其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和价值观中,这也进一步增强了记忆效果。


自我参照效应可以应用到教学。在教学中,老师给学生提供与他们自己经验相关的例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知识点。当我们自学时,若主动将要学的知识和自身密切联系起来,学习时就更有动力,更容易领会,学后也不易忘记。


应用自我参照效应也是做一条好广告的秘诀,让广告产品与消费者建立关联,可以使消费者更容易记住产品,并在需要的时候优先购买。

曾有人做过这样一项研究,他要求测试者看一则照相机的图片广告,接着分别询问他们三个问题:

第一,这张图片有无红色?

第二,广告语是什么?

第三,你用过这种产品吗?

结果表明,被问过第三个问题的人回忆得最好。非常明显,第三个问题和我们自身具有直接的联系。


·对号入座,更好管


也可以应用于管理。在公司管理中,管理者可以让被管理者自己“对号入座”,提高管理的效果。英国有一家企业,其日常费用开支非常大,为降低费用开支,公司聘请了一位面孔冷峻、资历极深的会计师,请他审核费用账簿。每天早上,公司员工都会将一叠费用账簿摆在这位会计师的办公桌上。下班之前,他们又来将这些账簿拿走,送到会计部门。不过,这位被雇佣来的会计师从来都没有翻阅过那些账簿!可没有一个员工知道这件事情。

一个月之后,奇迹出现了,在会计师来公司“检查”账簿的这段期间,公司的一切费用开支降低了20%。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奇怪的事情呢?自我参照效应让员工感知到了自己被检查,从而告诉自己必须自律,严格按照规定行事,不再随意支出了。


自我参照效应也可以影响我们对他人的评价。研究发现,当我们将他人的特征与自己的特征联系起来时,我们更容易对其进行评价和记忆。在与他人进行沟通时,最好不要不停输出自己的想法或经历,而是尽量先说和对方相关的话题,这样,对方更容易记住你。

自我参照效应也有负作用,我们应防止过度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将他人信息与自己联系起来,以自我为中心,可能会产生认知偏差。


分享 :
 
图文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