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轮效应:由俭入奢易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是俄国作家普希金的童话作品。有一天,渔夫意外捕获了一条金鱼,金鱼求他将自己放生,就可以满足他的愿望。渔夫将金鱼放生后,把这件事告诉了妻子。

妻子向金鱼提出了一个又一个愿望,先要一只木盆,然后要一座木屋,再要变成女皇。一一满足之后,妻子的贪欲一发不可收拾,随着欲望的增加,慢慢变得傲慢、冷酷和残暴,并以伤害他人为快乐。做女皇的妻子竟然异想天开要做海上女霸王,让金鱼来听她随便使唤。金鱼只有制止了她,夫妻俩又重回贫困生活。这个童话故事告诉我们要警惕“棘轮效应”。


棘轮效应,是指人的消费习惯一旦形成,短期内便具有不可逆性,而且很容易向上调整,不易向下调整。棘轮效应可能导致个人陷入一种不断追求更高目标的状态,而忽视了当下的幸福和满足感。当一个人过于关注过去的成功或未来的追求时,他可能会忽略了当前的生活体验和情感需求。


·由奢入俭难


《韩非子·喻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和棘轮效应有点相似。商朝时,纣王登位之初,天下人都认为在这位精明的国君的治理下,商朝的江山一定会坚如磐石。有一天,纣王命人用象牙做了一双筷子,他用象牙筷子正在高兴地用餐。叔父箕子见状,感到恐惧,劝他收藏起来,而纣王和满朝大臣皆满不在乎,认为这是一件小事。

箕子忧心地说:“纣王用象牙做筷子,必定再不会用土制的瓦罐盛汤装饭,肯定要改用犀牛角做成的杯子和美玉制成的饭碗;有了象牙筷、犀牛角杯和美玉碗,难道还会用它来吃粗茶淡饭和豆子煮的汤吗?大王的餐桌从此顿顿都要摆上美酒佳肴了;吃的是美酒佳肴,穿的自然要绫罗绸缎,住的就要求富丽堂皇,当然还要大兴土木,筑起楼台亭阁以便取乐了。对这样的后果,我当然觉得不寒而栗。”仅仅5年时间,箕子的预言果然应验了,商纣王骄奢淫逸,断送了商汤500年的江山。


宋代政治家和文学家司马光写给儿子司马康的家书《训俭示康》中的名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早就提出了棘轮效应。在日常生活中,增加消费容易,减少消费则比较困难。比如,抽烟的人,由一个品牌向更贵的品牌升级后,就很难再抽回原来的品牌了。


·万事只求半称心


人若陷入欲望的深渊,就容易成为它的奴隶。杨绛先生曾说:“人生的至高境界,正是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

越清楚自己内心想要的东西,越懂得克制本能的欲望,而不会被短暂的快乐所诱惑。

杭州灵隐寺有副著名的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学会节制和理性思考,懂得知足的人,都是富有的。而不知足的人,欲望不断膨胀,当欲望一旦大于自己的能力,就失去了心理平衡,失去自我约束力,很容易被打回原样。

古人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意思是,俭朴,是最大的美德。奢侈,是最大的邪恶。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灵魂的内核是“德”,而俭,可以养德。

有报道称,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赫赫有名的富豪,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要把自己的巨额资产返还给社会,用于慈善事业,只给三个女儿几百万美元。为什么呢?因为人生在世,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但物质并不是越多越好。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南怀瑾先生解释道,孔子说的人生修养,“奢则不孙”,这个奢侈不只是说穿得好,打扮得漂亮,家庭布置得豪华等物质享受的奢侈,而是广义的奢侈,如喜欢吹牛,做事爱出风头,都属于奢侈。奢侈惯了,开放惯了的人,最容易犯不孙的毛病,一点都不守规矩,就是桀骜不驯。

“俭则固”,这个俭也是广义的,不只是用钱节省,还要为人处事慎重、不马虎,脚步站得稳,做人踏实一点。今天,有些人把大肆消费当成了生活品质,殊不知,真正的品质并不全表现在物质上,精神富有,用勤俭来涵养自己的品德,其实更高一筹。


·警惕算法投喂消费


信息时代,消费主义思潮兴起,抖音、小红书、微信等成为社交娱乐与获取信息的主要平台,而这些平台都为所有用户准备了隐藏的“大礼”——大数据算法。

我们都难以逃避被算法解读,被针对我们的个人爱好、当下需求、搜索过的信息反复投喂,令人心动的广告,直播间发放的折扣券,网红大咖对某一产品的强烈推荐,都营造出一种“你值得拥有”“抢到就是赚到”的假象,营造了“虚假需求”氛围,诱导消费者冲动消费。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冬天的第一顿火锅”等营销口号将爱情、社交与消费捆绑。消费成为部分青少年寻找认同和价值感的手段,他们希望通过消费来获得符号象征,从而得到一种虚假认同感。

悦己表达,借玩交友,兴趣社交,减少孤独感,寻求情感寄托,以玩养玩,追求投资回报,各种诉求都能精准抵达。

这些被消费主义裹挟的文化消费和情感消费,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误导着青少年的消费价值观,还会干扰他们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可是,资本不会理睬误导青少年的行为,他们只会逐利。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棘轮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对于青少年非理性的消费行为,要从家庭、社会、资本等角度加以规范和约束。


分享 :
 
图文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