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赖心理:长大是不过度依赖
依赖——是人类社会基本需求之一,它带来安全感和互助关系。但是,过度依赖他人,可能导致一系列负面影响,不仅限制个人发展,而且可能导致个人责任意识淡化。
心理学教授亨利·詹姆森说:如果一个人不能自立,那么他将永远匍匐在别人的脚下。心理学上的依赖,是指遇事犹豫不决,常常期待他人为自己做决定,经常需要别人帮助,是心智发展不成熟的表现。
·依赖型人格障碍
具有依赖型人格障碍的人,主要表现有:被批评或否定时情绪大起大落;害怕被人遗弃,谈恋爱分手时,觉得自己活不下去;缺乏自信,总在寻求别人的保证、同意或称赞。他们会把别人看的比自己重要,经常为了取悦对方,迎合对方的意愿说话、做事,经常感到疲惫吃力,而且常常缺乏安全感。
依赖性人格障碍是一种心理疾病。心理专家认为,它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父母溺爱。从小被父母过分溺爱,不仅生活由父母包揽,需要做决定的时候也依赖父母。在生活中很少为自己的事考虑,习惯让父母替自己做决定,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父母做得越多,就越容易剥夺孩子的独立性。
二是教育缺陷。有的家长或许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你什么都不用管,你只要好好念书就行。”但事实是,孩子总有一天要独立面对一切,父母总有一天会离开孩子。如果孩子除了读书什么都不会做,习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旦没有了父母亲人的照顾,他的世界就会“坍塌”。
三是自卑引起。对自己缺乏信心,觉得自己能力不够强,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总是把自己放在配角的位置,任由他人支配。
·打破过于依赖
宫崎骏曾说:“不要过分依赖一个人,因为那会成为一种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的精神支柱。”
打破过于依赖,我们要从确立自己的边界开始。何谓边界?心理学家陈海贤说,边界并不是不靠近,而是在尝试靠近的同时,尊重了别人说不的权利。哪些事是自己的事?自己的事,自己说了算,并且勇敢承担后果。哪些是别人的事?只能由别人来决定,坚决不干预。
除此之外,打破依赖心理,还要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学会独立地做决策。正如英国女作家珍妮特·温特森曾说过:“在这一生中,你得成为自己的英雄。你得用自己的力量和自己的方式去赢,无论对你来说有多困难。”
·警惕“妈宝男”现象
“一个人如果能做到不依赖任何人,那么,他才真正算是长大了。”
警惕“妈宝男”现象,孩子过于听话并非福气,实则害他深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帮他们建立自己的边界感,改变包办代替的做法,并支持、鼓励他们自己决定、自己做。
一是,尊重孩子的决定。注意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式,倾听孩子讲话,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孩子不愿吃饭,不要强求。不想添衣服(有一种冷,是我妈觉得冷),不要硬逼,让孩子做事尽量不用命令的口吻。
二是,增加孩子的运动量。增加孩子的课外活动,多鼓励孩子与同龄的小伙伴玩耍。帮助孩子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简单的衣物自己洗,自己的房间,自己收拾。
三是,融洽亲子关系。心理学家总结过亲子关系融洽的奥秘,其中能让孩子幸福的三个因素是:顺应、接纳、平衡。
要顺应——孩子的成长节奏,不可强势逼迫孩子“独立”;也不要在该让孩子在能独立行走时,还将他当成襁褓的婴儿。
要接纳——孩子终有一天要慢慢“远离”父母的生活,不必抓得太紧,也别推得太远。
要平衡——先给孩子依赖感,才会让孩子有安全感;再学会放手,孩子才会独立。
好的亲子关系都是密而不浓,稀而不疏。秉持“你值得被尊重,我也很尊重你”的教育理念,孩子的人生才会更有力量。